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(yè)導師:尤陳俊

發(fā)布時間:2021-10-06 編輯: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:
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(yè)導師:尤陳俊

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(yè)導師:尤陳俊內容如下,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(wǎng)站的更新!敬請收藏本站,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(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,有各種考研問題,也可直接加我們網(wǎng)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,全程免費答疑,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,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。)

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(yè)導師:尤陳俊 正文

 

?個人簡介
男,浙江永嘉人。
北京大學法學博士?,F(xiàn)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、碩士生導師,基礎法學教研中心副主任,《法學家》副主編,法學院陳列館副館長,法律與歷史研究所副所長,臺灣法律問題研究所秘書長,法學院博士生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和本科生工作委員會委員。
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律社會學、中國法律史、法學學術史和法學研究方法論。
曾擔任《北大法律評論》主編。現(xiàn)擔任中國法律與歷史國際學會(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Law and History)執(zhí)行委員兼文獻委員會主席、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、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理事、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專業(yè)委員會理事,以及《中國鄉(xiāng)村研究/Rural China》的執(zhí)行編輯和《法律和社會科學》、“二十世紀中華法學文叢”等刊物、叢書的編委。
在中國、美國、韓國的學術刊物上發(fā)表有中英文學術論文40余篇,并出版有專著《法律知識的文字傳播:明清日用類書與社會日常生活》以及《歷史社會法學:中國的實踐法史與法理》、《司法、政治與社會:中國大陸的經(jīng)驗研究》、《從訴訟檔案出發(fā):中國的法律、社會與文化》、《百年回眸:法律史研究在中國(當代臺港卷)》等多部編著。


?教育背景
●2006.9-2010.7,北京大學法學院,獲法學博士學位;
●2008.7-2009.7,《北大法律評論》主編;
●2005.4-2005.6,臺灣政治大學法學院研修;
●2003.9-2006.7,中南財經(jīng)政法大學,獲法學碩士學位;
●1998.9-2002.7,中南財經(jīng)政法大學,獲法學學士學位。


?研究領域
法律社會學,中國法律史,法學研究方法論,法學學術史,兼及海外中國學等。


?社會兼職
●中國法律與歷史國際學會(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Law and History)執(zhí)行委員兼文獻委員會主席;
●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;
●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理事;
●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專業(yè)委員會理事;
●《法律和社會科學》編委;
●“二十世紀中華法學文叢”編委;
●《中國鄉(xiāng)村研究/Rural China》(中英文雙語學術刊物)執(zhí)行編輯;
●《中國圖書評論》特約書評人;
●首都法學法律高級人才庫專家;
●中國人民大學歷史與社會高等研究所研究員;
●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法社會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;
●杭州師范大學法治中國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;
●中南財經(jīng)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兼職副研究員;
●為《中國社會科學》、《法學研究》、《環(huán)球法律評論》、《交大法學》、《社會學研究》、《社會學評論》、《近代史研究》、《亞洲研究》(韓國)、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等國內外中英文學術刊物擔任過匿名審稿人。
榮譽獎勵
●第二屆孫國華法學理論優(yōu)秀青年學術成果獎二等獎(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、孫國華法學理論發(fā)展基金會聯(lián)合頒發(fā),2014年10月);
●中國人民大學2010-2011年度、2011-2012年度、2012-2013年度優(yōu)秀班主任;
●北京大學第七屆學生五?四獎章獲得者(2010年5月,北京大學學生最高榮譽);
●北京大學學術創(chuàng)新獎(2009年12月);
●北京大學社會工作先進個人(2009年12月)
●北京大學第十一屆研究生“學術十杰”(2009年5月);
●“第一屆中國法律文化研究優(yōu)秀青年成果獎”(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、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、中國法律史學會、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、曾憲義法學教育與法律文化基金會聯(lián)合頒發(fā),2008年12月);
●中南財經(jīng)政法大學研究生“十大科研新星”(2006年5月)。


?代表性成果
▼一、學術論文
(一)國內刊物或文集(除標“Δ”的1篇為合著外,其余均為獨撰)
●“食品安全治理領域中的基礎性國家能力問題”,載《中國法律評論》2015年第1期;
●“中國法系研究中的‘大明道之言’——從學術史角度品讀楊鴻烈的中國法律史研究三部曲”,載《中國法律評論》2014年第3期,中國人民大學書刊復印資料《法理學 法史學》2015年第2期全文轉載;
●“法學家陳顧遠筆下的《中國婚姻史》”(導讀文章),載陳顧遠:《中國婚姻史》,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;
●“法治與國家能力的多向度關聯(lián)”,載《中國圖書評論》2013年第11期;
●“作為法制實施之基礎的國家認證能力——來自秦漢時期的一個例證”,載《中國圖書評論》2013年第11期;
●“內涵、根基與心態(tài):法學歷史主義三問”,載《歷史法學》(第6卷?法學歷史主義),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;
●“‘案多人少’的應對之道:清代、民國與當代的比較研究”,載《法商研究》2013年第3期,中國人民大學書刊復印資料《法理學 法史學》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;
●“中國法治事業(yè)中的空間因素與性別因素——從《秋菊打官司》的角色隱喻切入”,載《學習與探索》2013年第3期,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》2013年第3期論點摘要;
●“尸體危險的法外生成——以當代中國的藉尸抗爭事例為中心的分析”,載《華東政法大學學報》2013年第1期。后被收入Philip C. C. Huang & Kathryn Bernhardt, eds.,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Legal Practice in China: Towards a Historical-Social Jurisprudence, Leiden and Boston: Brill, 2014, pp.246-267;
●“陰影下的正當性——清末民初的律師職業(yè)與律師制度”,載《法學》2012年第12期;
●“‘厭訟’幻象之下的‘健訟’實相?重思明清中國的訴訟與社會”,載《中外法學》2012年第4期,中國人民大學書刊復印資料《法理學 法史學》2012年第11期全文轉載;
●“明清中國房地買賣俗例中的習慣權利——以‘嘆契’為中心的考察”,載《法學家》2012年第4期,中國人民大學書刊復印資料《法理學 法史學》2013年第2期全文轉載;
●“清代簡約型司法體制下的‘健訟’問題研究——從財政制約的角度切入”,載《法商研究》2012年第2期,中國人民大學書刊復印資料《法理學 法史學》2012年第6期全文轉載,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》2012年第3期論點摘要,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12年第8期摘要轉載;
●“歷史語境中的‘海瑞定理I’:延伸性討論”,載《法律和社會科學》(第5卷),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;
●“‘新法律史’如何可能——美國的中國法律史研究新動向及其啟示”,載《開放時代》2008年第6期,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》2009年第1期摘要轉載,中國人民大學書刊復印資料《法學文摘》2009年第2期摘登。擴展版被收入[美]黃宗智、尤陳俊主編:《從訴訟檔案出發(fā):中國的法律、社會與文化》,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;
●“當代中國基層政治研究的若干新趨勢”,載《中國農(nóng)業(yè)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2008年第4期,中國人民大學書刊復印資料《中國政治》2009年第3期全文轉載;
●“作為立法者的政治儒學?”,載《法律書評》(第7輯)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,后被以下文集收錄:《原道》(第16輯),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;《儒生》(第1卷)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;任重主編:《政治儒學評論集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;
●“‘活法’與司法——20世紀臺灣地區(qū)的民事習慣調查”,載中國法律史學會編:《法史學刊》(第2卷),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;
●“清代地方司法的行政背景”,載《原法》(第3卷),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;
●“法制變革年代的訴訟話語與知識變遷:從民國時期的訴訟指導用書切入”,載《政法論壇》2008年第3期,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08年第10期摘要轉載;
Δ“中國法律史研究在臺灣:一個學術史的述評”(第一作者),載《中西法律傳統(tǒng)》(第6卷)“臺灣學者的中國法律史研究”專號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,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08年第6期摘要轉載;
●“知識轉型背景下的中國法律史:從中國法學院的立場出發(fā)”,載《云南大學學報(法學版)》2008年第1期,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》2008年第3期摘要轉載;
●“明清日用類書中的律學知識及其變遷”,載《法律文化研究》(第3輯)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版;
●“困境及其超越:當代中國法學研究中的法律人類學”,載《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》(第11期)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;
●“明清法律知識的另類空間:透過日用類書的展示”,載中國法律史學會編:《法史學刊》(第1卷),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;
●“商鞅之策的法理學意涵:一場誤讀?”,載《中外法學》2007年第3期;
●“明清日用類書中的法律知識變遷”,載《法律和社會科學》(第2卷),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;
●“明清日常生活中的訟學傳播:以訟師秘本與日用類書為中心的考察”,載《法學》2007年第3期,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》2007年第3期摘要轉載,中國人民大學書刊復印資料《法理學?法史學》2007年第8期全文轉載,《中國法律年鑒》(2008)摘要收錄,后被以下文集收錄:許章潤編:《普法運動》,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;王申主編:《法學的歷史(第6卷):法制史卷,1981年-2011年》,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;
●“民事法制中的‘舊慣’與日據(jù)臺灣時期的治理術變遷(1895-1945)”,載《北大法律評論》(第7卷第2輯)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;
●“中國傳統(tǒng)法律文化的重新解讀與韋伯舊論的顛覆:《韋伯論中國傳統(tǒng)法律:韋伯比較社會學的批判》評介”,載《法制與社會發(fā)展》2006年第2期,后被收入《原道》(第21輯),東方出版社2014年版;
●“清末民初畫報中的衙蠹與劣幕”,載《中西法律傳統(tǒng)》(第5卷)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;
●“嵌入法制現(xiàn)代化進程的鄉(xiāng)鎮(zhèn)司法所”,載《法學紀元》(第2輯)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;
●“‘不變’的中國基層司法風格及其社會經(jīng)濟背景”,載《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學院學報》2005年第3期;
●“傳統(tǒng)中國訴訟意識成因解讀”,載《中西法律傳統(tǒng)》(第4卷)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;
●“法治的困惑:從兩個社會文本開始的解讀”,載《法學》2002年第5期,中國人民大學書刊復印資料《法理學?法史學》2002年第9期全文轉載,《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》2002年第4期摘要轉載。
★(二)國外刊物
● “How a ‘New Legal History’ Might Be Possible: Recent Trends in Chinese Legal History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”, Modern China,Vol.39,Issue 2(March, 2013),pp.165–202.(SSCI來源期刊)后被收入Philip C. C. Huang & Kathryn Bernhardt, eds.,Research from Archival Case Records: Law, Society, and Culture in China,Leiden and Boston: Brill, 2014, pp.533-568.
●“從訴訟指導用書看近代中國的訴訟文化之變”,載《中國史研究》第57輯,韓國中國史學會2008年12月出版,第87-106頁(《中國史研究》系韓國國家級刊物)。
★(三)譯文(英譯中)
●獨譯,“中國婦女史中的明清之際轉型?來自法律角度的檢視”(Kathryn Bernhardt[白凱])撰,載[美]黃宗智、尤陳俊主編:《歷史社會法學:中國的實踐法史與法理》,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;
●獨譯,“從口供到成文記錄:以清代案件為例”(唐澤靖彥撰),載[美]黃宗智、尤陳俊主編:《從訴訟檔案出發(fā):中國的法律、社會與文化》,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,第80-107頁;
●獨譯,“法律、公親與跨國多婚制:中國福建與英屬馬來亞之間的‘家庭事’(1855-1942)”(Huey Bin Teng[陳慧彬]撰),載[美]黃宗智、尤陳俊主編:《從訴訟檔案出發(fā):中國的法律、社會與文化》,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,第351-396頁;
●合譯(第一譯者),“國家、主權與人民:中印兩國的‘法治’比較”(Jonathan K. Ocko[歐中坦]和David Cilmartin撰),載《洪范評論》(第14輯),生活?讀書?新知三聯(lián)書店2012年版,第131-196頁。
●譯校,“非法的‘官僚’”(Bradly W. Reed[白德瑞]撰),載[美]黃宗智、尤陳俊主編:《從訴訟檔案出發(fā):中國的法律、社會與文化》,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,第43-79頁;
●譯校,“清代東北地方的非法土地買賣:民間習俗與司法實踐”(Christopher Isett[艾仁民]撰),載[美]黃宗智、尤陳俊主編:《從訴訟檔案出發(fā):中國的法律、社會與文化》,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,第140-163頁;
●譯校,“權力網(wǎng)絡與民國時期的國家-社會關系”(Danny Hsu[徐欣吾]撰),載[美]黃宗智、尤陳俊主編:《從訴訟檔案出發(fā):中國的法律、社會與文化》,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,第266-295頁;
●譯校,“配偶的經(jīng)濟權利和義務:民國贍養(yǎng)案件中的婚姻概念(1930-1949)”(Margaret Kuo[郭貞娣]撰),載[美]黃宗智、尤陳俊主編:《從訴訟檔案出發(fā):中國的法律、社會與文化》,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,第299-320頁;
●譯校,“從妾到妻:國民黨民法之婚禮要求的未預后果”(Lisa Tran[陳美鳳]撰),載[美]黃宗智、尤陳俊主編:《從訴訟檔案出發(fā):中國的法律、社會與文化》,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,第321-350頁。
▼二、報紙文章
●“司法檔案研究不能以偏概全”,載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2015年1月19日第B02版;
●“不在場的在場:社科法學和法教義學之爭的背后”,載 《光明日報》2014年8月13日第16版;
●“近代律師職業(yè)和現(xiàn)代性問題”,載《團結報》2013年11月21日第7版;
●“鄰壁之光與漢家故物”,載《法制日報》2009年7月15日第11版;
●“認識民國法學大家梅汝璈”(第二作者),載《法制日報》2009年5月13日第11版;
●“時代‘熱詞’折射發(fā)展觀演進(專家訪談)”,載《人民日報》2008年10月20日第10版;
●“標語反映政府管理理念”,載《人民日報》2007年8月9日第10版;
●“程序正義被違反之后……”,載《法制日報》1999年8月2日第6版。
▼三、其它(學術對談、評論隨筆、授課實錄、會議綜述、目錄編制等)
●“經(jīng)驗研究中的‘歷史感’”,載王啟梁、張劍源主編:《法律的經(jīng)驗研究:方法與應用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;
●“社科法學六人談”(與侯猛、陳柏峰、成凡、李學堯、徐滌宇對談),載《法律和社會科學》第13卷第1輯,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;
●“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‘Modernity and Chinese Legal Culture’ Held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Law School”(第一作者),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, Vol. 8, No. 4(Dec., 2013), pp.862-871.
●“調解與中國法律的現(xiàn)代性”(與黃宗智對談),載《中國法律》2009年第3期;
●“近十五年來臺灣學界中國法律史論著目錄(1990-2005)”,載《中西法律傳統(tǒng)》(第6卷)“臺灣學者的中國法律史研究”專號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;
●“標語變遷折射政府理念嬗變”,載《決策》2007年第10期;
●“‘六合彩’引發(fā)的浙南農(nóng)村社會變遷”,載《三農(nóng)中國》2007年第2期,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;
●“大陸外的中國農(nóng)村想象”,載《三農(nóng)中國》2005年第2期(總第6期),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;
●“中國鄉(xiāng)村法制圖景:破敗抑或正常”,載《三農(nóng)中國》2005年第1期(總第5期),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。
▼四、個人專著
●《法律知識的文字傳播:明清日用類書與社會日常生活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。
▼五、編著(校)專書
●《歷史社會法學:中國的實踐法史與法理》,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,與黃宗智合編;
●《司法、政治與社會:中國大陸的經(jīng)驗研究》,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版,與林端、侯猛合編;
●《百年回眸:法律史研究在中國(當代臺港卷)》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,本卷主編,該叢書獲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(yōu)秀成果獎一等獎;
●《從訴訟檔案出發(fā):中國的法律、社會與文化》,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,與黃宗智合編;
●《為什么要重建中國法系——居正法政文選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,與范忠信、龔先砦合編;
●《中西法律傳統(tǒng)》(第7卷)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,特邀副主編;
●《北大法律評論》(第10卷第1輯)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,主編;
●《北大法律評論》(第10卷第2輯)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,主編;
●《中西法律傳統(tǒng)》(第6卷)“臺灣學者的中國法律史研究”專號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,特邀副主編;
●《中國法制史》,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,副主編;
●《清代州縣衙門審判制度》(那思陸著)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,與范忠信合勘;
●《中國文化與中國法系——陳顧遠法律史論集》,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,與范忠信、翟文喆合編。


?代表性項目
●《中國法學學術發(fā)達史》(導論卷),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《中國法學學術發(fā)達史》(叢書)編撰項目,獨立承擔,2013年至今;
●“中國學研究中的傳統(tǒng)中國法問題:檢討與反思”,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2011年度重點標志性研究課題,獨立承擔,2011年至今;
●“明清健訟社會的法文化研究”,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,獨立主持,2011年至今;
●“明清健訟社會中的訴訟經(jīng)濟”,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,獨立承擔,已結項。


?其他
●通信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(qū)中關村大街59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(郵編:100872)
●電子郵箱:youchenjun@163.com
●個人博客:http://youchenjun.fyfz.cn/

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(wǎng)站,如有錯誤,可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。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(fā)送給我們,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。(導師建議加QQ-1933508706,以便后續(xù)隨時更新網(wǎng)頁或發(fā)布調劑信息??佳信删W(wǎng)站和APP流量巨大)聯(lián)系方式

添加中國人民大學學姐微信,或微信搜索公眾號“考研派小站”,關注[考研派小站]微信公眾號,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[中國人民大學考研分數(shù)線、中國人民大學報錄比、中國人民大學考研群、中國人民大學學姐微信、中國人民大學考研真題、中國人民大學專業(yè)目錄、中國人民大學排名、中國人民大學保研、中國人民大學公眾號、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招生)]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人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

中國人民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
中國人民大學

本文來源:http://www.scstrans.com/zhongguorenmindaxue/daoshi_477372.html

推薦閱讀